文明让生活更美好!
    投稿邮箱:wenmingpingshan@126.com

新农民单冬生:在家乡田野播种新希望

时间:2020-06-08 16:16:21      来源:小编      点击数:

稿件来源:石家庄新闻网  

  单冬生利用快手、抖音等做直播、发视频,打造“网红”农产品。
  单冬生通过市农广校学到了一招,用牛奶代替钙化剂给苹果补钙。图为农场工人正在给果树喷洒牛奶加水的混合液。

  □本报记者 李莉雅/文

  董永博/图

  农村大学生毕业后,大多选择到城市打拼,不想再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。可也有一些大学生,不仅选择回到农村,还承接了父辈的种田之业。不过,与父辈们不同,他们学种植、巧经营、搭电商平台,做新型职业农民,成为农村建设的“中坚力量”。

  38岁的单冬生正是这样一位新农民。他在家乡平山县三汲乡单杨村创办了家庭农场,通过不断学习新农业技术、开拓新思路,走上了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道路。他还尽自己的力量,帮扶乡亲们,带领他们一同致富。

  夏日的清晨,热气还未袭来,单冬生就带上直播工具走进自家的农场,开始了直播。“这是我们的野菜种植田,几位大姐正在收割紫花苜蓿。你们看看,多新鲜,菜叶上还有露珠呢!是不是很想尝一尝?”“再来看看,这里是桃园,几位大哥正在准备喷洒牛奶。大家一定很奇怪,为什么要给果树喝牛奶呢……”镜头前,农场的景致不断变化。手机里,粉丝们爱心发个不停,订单量也在逐渐上涨。

  “现在手机成了新农具,直播成了新农活,农产品成了新网红,这些变化是父辈们肯定想不到的。”单冬生说。

  “我就是农民的儿子,回乡发展农业正是子承父业”

  俗话说,三十而立。单冬生正是在三十岁那年,开始真正继承父辈的耕种事业的。从那年起,他一门心思扎进了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实践中。经过7年的努力,家乡的传统农业变得现代感十足,且颇具互联网基因,以前鲜为人知的农产品也搭上“互联网+”的快车,摇身变网红,成了畅销品。

  单冬生毕业于郑州大学财务管理专业。毕业那年,班里的大部分同学都选择在城市打拼,而他却选择回家乡。当时很多同学不解地问:“上大学就是鲤鱼跃龙门,你从农村出来了,为什么还要再回农村呢?”他笑着回答:“我可能没出息,不站在家乡的土地上,心里觉得不踏实。”

  大家都以为单冬生是在开玩笑,可只有他知道,自己的话有多真诚。“我是土生土长的‘农二代’,父辈都是农民,我流淌着他们的热血,自然也爱家乡,也爱农业。”他说。

  因为非常热爱农业,在校期间单冬生就关注到国家对农业的多项扶持政策,毕业后他毅然决定投身到现代化农业发展之中。

  一开始,他想搞规模养殖,但由于没有经验,最终以失败告终。创业不可能一帆风顺,调整好心态后他又开始寻找新的项目。

  2013年,单冬生开始承包土地,准备建设家庭农场。最初,村民们不愿意将土地流转给他,他就没日没夜地去上门和村民谈心交流,一个多月后终于有20多户村民签字同意流转。经过两年的努力,他在2015年建起了石家庄善福家庭农场。

  农场一期流转土地100多亩,当年收益就很可观。“这时,村民们看到了希望,主动提出把土地流转出来,这为农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”单冬生说,2016年底,他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,带领大家一起致富,当时就吸引30多位农民成为合作社成员。

  “合作社帮助农户统一种植、统一管理、统一收割、统一加工,最后统一销售,实现联耕联种联营联管。”单冬生介绍说,他们还申请了商标品牌,通过品牌化销售,实现电子网络销售,让合作社成员实现收入最大化。在市、县农业广播学校,市、县农业农村局的带领下,组织工人和技术人员去各地特色农业区考察学习,还聘请优秀技术人员进行农作物科学管理讲座。

  “我就是农民的儿子,回乡发展农业正是子承父业。”这是他常对自己讲的一句话,也是他拼搏的动力。

  “只有不断学习,才能掌握新技术,有新思路和新点子”

  单冬生是个不满足于现状的人,在创业路上常有新思路、新动作。而这些,都源于他的爱学习。

  “只有不断学习,才能掌握新技术,有新思路和新点子。”他说,因为农业知识储备不够,他就购买了各种农业种植的书籍自学,还积极参加市农广校组织的各项专业农民培训班,系统性学习养殖种植技术、经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与农业种植相关的知识。

  他还经常自费到全国各地学习,从2013年到现在,他外出学习上百次,参观行程上万公里,先后到北京怀柔农业设施观光园、山东农业大学种植基地、云南昭通苹果基地、陕西国家苹果产业体系果友综合试验站等地,学习考察现代设施农业及休闲农业。2019年3月,他在清华大学参加学习并领取结业证书。同年11月,他又去北京参加了商务部组织的电子商务培训。

  学到新技术,他都会应用到农场中。他用学到的新农业知识和技术,相继建起密植型果园、密植型桃园、核桃园等,栽植双矮密植型苹果树、密植型桃树、脆红梨、樱桃、李子、杏、葡萄等品种。他还引进试验品种苹果12种、桃10种,设立技术交流示范点用来研究交流。目前,善福农场果树品类越来越多,品质也越来越好。

  不仅如此,他还在林间散养大雁,狐狸养殖产业也已初具规模,整个农场涵盖了循环农业示范区、农耕文化体验区、生态牧场游憩区等多个板块,不仅可以生产绿色生态的农产品,还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观光旅游产品,每年从5月到11月都可以到农场观光和采摘休闲。

  要想走得更远,新农人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。单冬生说,他每天不是学习,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。在他看来,这应该是新农人的日常状态,因为农业生产周期长,只有掌握最新的信息和技术,才能准确把握市场,不重复父辈种出来的农产品没有市场的老路。他还在快手上做直播、抖音里发视频、淘宝上开网店,想着法儿地打造“网红”农产品……

  2014年,单冬生通过市农广校学到了一招,让牛奶代替钙化剂给苹果补钙,苹果挂果以后,每隔15天用机械喷牛奶,不但可以达到消病菌的效果,同时提高钙的吸收。“我们的苹果是喝牛奶长大的,这也是我们的第一个‘网红产品’。”

  “不愧是大学生,就是有想法。”看到农场的发展,乡亲们都赞不绝口。

  “帮助乡亲们一起致富,我责无旁贷”

  农家子弟出身的单冬生对农业有着深厚而特殊的感情。他认为,要想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,就要做具有服务农业情怀的新型职业农民。

  创业之初,为了让农产品卖出去,单冬生没少下功夫,但传统的代理和推销模式很难打开市场,两年的努力却几乎没挣到什么钱。后来,单冬生转变思想方式,和邮乐购、淘宝等平台合作建立了全球网络代售点,跟申通、中通、韵达、快捷等速递公司建立了快递服务,帮助村民购物和邮寄农产品等。“好产品还要有好平台。”单冬生深有感触。

  这几年,他还积极学习运用新媒体,有效利用微博、微信、快手、抖音等多种平台,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直播等多种形式多管齐下,做好农特产品的宣传预热,为日后农特产品销售工作做好铺垫。

  “我们这儿有一款‘爆浆油蟠’,尝了它的人都说好吃,我们将它打造成‘网红’产品,每年油蟠成熟之后在微信一宣传,不到3天就全部卖光。”单冬生说,把真实的农村生产、生活和心得分享给“粉丝”,在移动互联网、手机直播、自媒体微商三者间织成一套高效的人脉网,让农场水果不再难卖。

  从最初的100亩普通果园,逐步发展成为有近百个特色品种的千亩果园,单冬生的种植思路一直在与时俱进。如何让这些土特农产品快速销售和得到认可,他不断充实自己,用现代互联网思维做起了农产品生意。“一个个网红水果的诞生,是对自我的一种突破,更是一种情怀。”只要肯奋斗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将来,单冬生不仅自己实现了梦想,还带领着当地的村民共同致富。

  他经常组织并带领农户外出参观学习,聘请专家为农户传授种植和养殖技术。为帮助贫困户脱贫,农场为村民提供60多个工作岗位,大多是本村与周围的村民,农忙时可达到200多人。他们在农场里工作,每天能拿到60到100元不等的报酬,人均年收入不少于12000元。贫困户不但可以在农场里工作挣取工资,农场还免费为贫困户提供优质果苗和技术培训,帮助他们种植并销售果实。农场免费为贫困户提供大雁和鸡鸭苗,成品按比市场价高的价格回收,带动周围村子千余户发展致富。

  新冠肺炎疫情突袭,也打了单冬生一个措手不及。但他没有乱了阵脚,而是想办法缓解疫情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。“我们主要是加大直播卖货和网络平台卖货,让农产品快速销售出去,减免了农户们的损失。”单冬生说。

  今年3月,他牵头成立了一支服务队,为种植户们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和市场指导,并帮助他们销售农产品。他准备建设一个果干和果酒的加工作坊,不仅能“消化”那些品相不好的果子,还能提升其附加值。另外,他还计划修建一个冷库,帮助农户储存农场品。

  2015年,农场荣获“国家苹果产业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示范基地”“县级示范家庭农场”称号。2016年获得“市级示范家庭农场”“河北省科技型中小型企业”称号。2018年,农场被县、市农广校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训教学基地,被河北省农业厅评定为“省级示范家庭农场”。2019年,农场被河北省农广校认定为省级田间学校,现已申请国家级田间学校。

  2017年,单冬生被评为“平山青年五四标兵”,2019年12月,被评为“石家庄市十佳新农人”。

  “我们将继续努力,将农场打造成集绿色鲜果采摘和生态休闲、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园,吸引更多在外打工的村民返乡,示范带动更多群众通过发展农业发家致富。”单冬生信心满满。



关闭
关闭